当前位置: 金沙集团wwW3354CC > 党建思政 > 规章制度 > 正文
elementname

中共武汉工程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 发布日期:2019-01-10 | 点击: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旗帜鮮明地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统领、凝聚、推动作用,对于主动应对当前学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团结激发师生员工奋进向上的精神状态,统筹做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快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校各单位(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抓好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牢牢掌握党对学校的领导权。(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长效机制。(4)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5)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三、统筹推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七大工程”

(一)思想价值引领工程

1.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提升广大干部和师生思想政治素质,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入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时引导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认真组织校党委和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使中心组学习成为领导班子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水平、形成工作思路的重要平台。优化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中国梦、工大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

2.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价值养成是“定盘星”。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落实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教育引导师生秉承“格物明理致知笃行”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厚植“团结、严谨、勤奋、求实”的校风和“奋进、踏实、刻苦、活泼”的学风。丰富一线聚焦栏目内容,在师生中寻找“最美工大人”、“感动工大人物”、“工大精英学子”等,积极选树典型,举办“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等,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先进文化涵养工程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武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全国全省文明校园建设标准要求,全面实施学校“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学校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大力开展校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强化校训、校史、校歌的育人功能,加快推进校史馆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深化“3431”德育工程和文明修身活动,大力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三实一创”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制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持续资助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的社会调研,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大学生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实习实训。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强化学生国防意识。严格落实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积极开展“入学季、毕业季、学术周、文体周、科技节、体育节、社团文化节、工大读书节、文化艺术节、微电影节、微特讲坛、高雅艺术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视“许志伟精神”品牌弘扬。加强校友文化培育,强化杰出校友文化宣传。

(三)师德师风示范工程

5.抓好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推进落实湖北高校教师“十倡导十禁止”师德行为规范,加强教师学术道德特别是学术诚信教育,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充分利用校内报刊、网络、广播等传媒,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师德征文和演讲比赛。定期开展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标兵、优秀辅导员标兵、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标兵等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积极发现和大力培育学校师德典型,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6.严格师德师风考核管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制定外籍教师和海外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将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至少有两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并考核合格。

(四)哲学社科繁荣工程

7.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消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在岗而不敬业、教书而不育人、言传而不身教、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建设,构筑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新格局。

8.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制定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根据需要适时设置社会科学处,推动全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改革,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积极争取指导支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出国研修、访问和交流,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出国留学选派力度,拓宽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渠道。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坚持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原则,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评价,强化学术评价中的正确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按照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录,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学校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导向和质量把关,规范教材选用,加强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理。

(五)思政课程增效工程

9.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立足“第一课堂”,讲好“第一课程”。深入实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对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严格落实课时规定,合理设置教学规模。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围绕“教材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学生疑点”,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平时+期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教学改革。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制度。进一步发挥我校“大实践”教研成果的指导作用,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10.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核心任务建设一流学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强力支撑体系。按照争创一流学科的目标,进一步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解决学位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分离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科导师的统一聘任和管理。积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基地,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每年至少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国家和湖北省的建设标准,力争五年内进入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行列,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导航仪”和“样板间”。

(六)阵地平台巩固工程

11.强化课堂教学规范。抓牢课堂主阵地,抓住教师、教室、教材三个关键,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师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所有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好课堂教学的政治方向,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有规矩,决不允许突破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的情况在任何课堂上出现。进一步修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督导,发挥督导、同行、学生等的监督作用。

12.加强思想阵地管理。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等的引导和管理,严格“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对境外资助研究课题与合作项目等管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严把成果发布出口关。加强对校报、校刊、横幅、橱窗、广播等校内舆论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图书馆订购境外书报刊和学术文献数据库、接受捐赠的境外出版物的管理。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加强对留学生、外籍教师的教育引导。落实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故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生网络安全与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坚守底线意识。建立完善学校与地方宣传、教育、网信、公安、通信等部门的网络信息沟通协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网上不良信息。

(七)队伍力量提升工程

13.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健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发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完善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增强他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进一步加强对党政管理人员、教学教辅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等的教育、培训与管理,增强他们服务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1+X”导师制、“共同关注•精准帮扶”计划,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

14.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务工作队伍和学生政工干部要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单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进标准,在3—5年时间内,实现师生比1:350的配备目标。积极选聘高水平专家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十三五”期间,实现师生比1:200的专职辅导员配备目标。修订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研修、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待遇,确保收入不低于学校教师平均水平。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者专家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实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称(职务)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凡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坚决调整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或党务工作队伍。

四、切实提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障

15.坚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书记履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全面落实校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把牢学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把党的工作融入群团组织活动之中,引导他们发挥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二级单位党组织要强化党的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推行院(部)党政一肩挑试点。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院(部)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

16.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大力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努力使教工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教工党支部书记,大力实施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重视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全面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大力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良校风、学风,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激发“互联网+党建”新活力。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力量配备,每个学院至少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

17.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教师工作部。制定学校关于进一步从严治党的实施办法,学校党委和学校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专家学者工作实施办法。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建立部门协作常态机制,纪委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委组织部统筹指导全校党建工作,党委宣传部统筹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党委统战部统筹指导全校统战工作,全校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各二级党组织职责范畴,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全校各方积极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将思想政治工作经费和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优先保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费按每年生均45元预算.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的支持力度,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18.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估相结合,科学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各级党组织、各单位(部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对全校各单位(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湖北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实到位。深化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和存在问题的情况,对弱化思想政治工作,履行责任不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