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熊礼威)近日,我校金沙集团wwW3354CC刘治田教授课题组在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F:8.867)上的综述论文“Non-fullerene small molecule acceptors based on perylene diimides”自2016年10月发表以来被引用54次,于近日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活性层通常由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组成。相较于传统富勒烯类受体材料,苝酰亚胺具有更好的光吸收性能,易于修饰的化学结构和可调节的能级。更重要的是,它价格低廉,因此苝酰亚胺类受体材料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该论文总结并分析了近两年被合成出来的苝酰亚胺小分子受体材料,根据改性位置不同将苝酰亚胺类受体材料分为四类,“湾位改性”“酰亚胺位改性”“邻位改性”以及“稠环化”。对比了不同结构苝酰亚胺材料的光伏参数,分析了结构与光伏参数之间的联系,指出了仍待解决的问题。
刘治田教授课题组重点研究苝酰亚胺类受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苝酰亚胺类受体材料的光伏性能,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2016年以来在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F:8.867),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7.504),ChemSusChem(IF:7.226),Macromolecules(IF:5.835),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
此外刘治田教授课题组在防火涂料、电致发光聚合物材料以及储能材料等方向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发表在SCI二区及以上期刊上,如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IF:4.123),Dyes and Pigments(IF:3.473),Organic Electronics(IF:3.399),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IF:2.858),Polymer Chemistry(IF:5.375)和Polymers(IF:3.364)等。